当前位置首页 > 新型经营主体 > 专业合作社

武功:上焦村的“分拣”生意火了

时间: 2025-02-19 09:12:29
来源: 咸阳日报
作者:
责任编辑: 刘旭
【字体: 打印

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,要经过几道工序?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电商这条产业链不断细化延伸,衍生出一些新业态。

2月16日,暖阳高照。武功县长宁镇上焦村,武功县溢香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外,多辆大车正在等待装运农产品。1300平方米的分拣区内,一片忙碌景象,村民正在分拣新疆阿克苏苹果。

“不要看这些光果‘颜值’一般,但口感不错,颇受消费者青睐。”上焦村村民张小苗说,苹果套上发泡网,放在“隔板”中,看着也洋气。

按照订单要求,根据不同规格分拣、包装,一天工作8小时能分拣并包装300多件货,每天收入120元,对于现在的工作,张小苗很满足。

“去年3月分拣南瓜,10斤箱子放3个瓜,不用套发泡网,装箱、封口程序简单,但工作量大,一天收入超过200元。”张小苗说。

分拣、称重靠眼力,装箱、封口拼手速。和张小苗一样在此务工的还有35位村民。

农村寄递物流是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渠道,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,分拣日渐成为除运输和快递之外,电商业务蓬勃开展的关键环节,不少人瞅见了其中的商机。

上焦村村民赵靠印也想“分一杯羹”。年过五旬的赵靠印,在外从事30多年水果批发生意,对于运输、包装环节的利润,他心中有“一本账”。

“收获的季节,运输之前村民都会在田间地头对水果进行简单分拣,但标准化程度不高,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”赵靠印说,每年生意的利润,一大半都交给了“分拣包装”公司。

2023年9月,赵靠印返乡后了解到这块业务在镇上还是空白。在得到镇党委、政府支持后,第二年,他在上焦村办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,业务涵盖种植、储藏、分拣、包装。

“这活技术性不高,村上富余劳动力很多,只要眼疾手快都能干。”合作社负责人赵靠印说,关键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和重量与订单一致,合作社成立之初,某电商平台给分拣中心接了15万单,每单纯利润在0.5元,能上的人都上了,根本忙不过来。

甘肃的花牛苹果、新疆的板栗南瓜……合作社运营以来,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,跑量最多时一天发货量达到1.5万单,从时令水果到新鲜蔬菜,各地的农特产品通过分拣包装销往全国各地,除此之外还促进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。

“在深化拓展‘三个年’活动中,我们把促进就业,带动群众增收作为重点工作。”武功县长宁镇党委书记吴刚介绍,分拣包装经济为武功电商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除了上焦村,目前辖区内长兴村、河大村等5个行政村都建起了分拣包装车间,带动就业200余人。

一头连着市民餐桌,一头牵着田间地头,中间带动村民就业,分拣经济带火了群众生活,越来越多村民吃上了“红利”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