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市在田小麦面积299.55万亩。目前,我市南部小麦处于孕穗期,北部五县拔节期,小麦生育期与常年基本相当,长势好于常年。
一、发生趋势
预计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中等发生,累计发生面积960万亩次,其中小麦赤霉病中等发生,发生面积90万亩;小麦条锈病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70万亩;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,北部旱塬局部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140万亩;小麦蚜虫中等发生,个别田块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280万亩;小麦红蜘蛛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230万亩;小麦吸浆虫轻发生,发生面积20万亩。
二、预报依据
(一)病虫基数
小麦重大病虫害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387.2万亩,低于去年同期的471.6万亩。除白粉病基数高于上年同期外,其它病虫基数均低于去年同期。
1. 小麦条锈病:止4月10日,仅在兴平市4个镇办5个村发现,发生县数、镇村数少于去年同期。发生面积720亩,其中普发田1块2亩,位于兴平市马嵬办羊圈村,普发田平均病叶率1%,平均严重度20%,最高严重度100%。另发现 9个发病中心和 41 张单病叶片,最大发病中心2m2,内有病叶136张,平均严重度10%,最高60%。
2. 小麦白粉病:全市轻发生,发生面积43.6万亩,平均病叶率0.88%,高于去年同期的0.4%,最高 42%(礼泉),主要发生于永寿、礼泉、兴平、泾阳、三原等县市,其中兴平、礼泉、永寿、彬州和旬邑平均病叶率依次为0.41%、0.7%、1.6%、0.1%和0.3%。
3. 赤霉病:武功、兴平3月下旬调查,田间玉米残秆带菌率为14%和15.6%,低于去年同期的26%和23.2%。
4. 小麦茎基腐病:全市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31.6万亩,平均病株率0.44%,低于去年同期的3.8%,最高10%(礼泉),主要发生在南部县市区县市,礼泉、武功、泾阳、三原和乾县平均病株率依次为0.08%、0.02%、0.83%、0.9%和0.4%。
5. 小麦纹枯病:零星发生,发生面积6.3万亩,平均病株率0.54%,低于去年同期的0.8%,最高3%(礼泉),主要发生在泾阳、三原、兴平和礼泉,病株率依次为0.7%、0.3%、0.01%和0.05%。
6. 小麦蚜虫:轻发生,发生面积约142.4万亩,平均百茎虫量23.8头,低于去年同期的60头,最高450头(武功),百茎虫量武功、兴平、礼泉、泾阳、三原、永寿和长武依次为3.4头、10.5头、5头、80头、21头、0.5头和0.5头。
7. 小麦吸浆虫:陆续在土表结茧化蛹,发生于南部灌区,虫口基数平均每小方虫量0.1头,与上年同期相当,每小方最高6头(泾阳)。
8. 小麦红蜘蛛:轻发生,发生面积160万亩,平均每尺单行虫量28.9头,低于去年同期的68.1头,最高330头(礼泉),武功、兴平、礼泉、泾阳、三原、永寿和长武每尺单行虫量依次为9.6头、1.9头、13头、110头、8头、1.6头和44头。
(二)气象条件
据气象部门预测,4-5月份降水偏少,气温偏高,不利于小麦条锈病、白粉病发生扩展,有利于穗蚜的发生为害;4月17-19日、22-23日、25-26日有3次降水过程,对赤霉病发生有利。
(三)品种抗性
小麦主栽品种变化不大,主栽品种南部灌区以伟隆169、西农226、西农511、铜麦6号、西农100、金麦1号等为主,北部旱塬以铜麦6号、西农226、普冰151、长航一号等为主。主栽品种大多对条锈病低抗或中抗,对赤霉病和白粉病感病或低抗,甚至不抗病。
三、防治建议
1. 防治适期:小麦齐穗-初花期,南部县市区4月20-30日,北部县市5月1日-5月20日。
2. 防治对象:南部县市区以小麦赤霉病、条锈病、白粉病、麦穗蚜为主,北部县市以小麦条锈病、白粉病、麦穗蚜为主。
3. 防治策略:按照因地制宜、分区施策、分类指导、联防联控、科学防控的原则,抓住重大病虫、重点区域、关键时期,立足抓早防小、关口前移,拔节期孕穗期挑治小麦红蜘蛛和小麦条锈病,齐穗初花期全面实施小麦“一喷三防”,花期前后如遇雨,小麦赤霉病必须进行二次防治,助力小麦单产提升,实现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目标。
4. 推荐药肥:小麦赤霉病可选用丙硫菌唑·戊唑醇、氰烯·己唑醇、戊唑·咪鲜胺、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羟胺、戊唑醇等药剂。小麦条锈病、白粉病可选用丙硫菌唑·戊唑醇、戊唑醇、丙环唑、氟环唑等药剂。小麦蚜虫可选用吡虫啉、噻虫嗪、吡蚜酮、高效氯氰菊酯、苦参碱等药剂。“一喷三防”组合可选以上对路药剂,形成杀菌剂单剂或复配剂+杀虫剂+叶面肥、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(磷酸二氢钾、氨基寡糖素等)组合。
5. 注意事项:注意药剂选择。要选用对路药剂、科学混配、交替用药。注意药械选用。施药机械喷头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,每亩用水量电动、机动喷雾器30升,植保无人机2升以上,飞行高度2-3米,并添加沉降剂。注意防治安全。防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,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