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秋播期全市干旱、降雨不均,造成油菜播期拉长,冬前苗情差异较大,一二类苗占比84.7%,晚播田苗小苗弱。冬季全市普降雨雪,当前墒情较好,弱苗面积虽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,但全市油菜苗情总体好于常年。目前,冬油菜正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过渡期,冬末至春季水热条件总体有利于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,春管应分类管理,以促为主,抓紧时间促弱转壮,预防“倒春寒”和后期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,争取多分枝,多结角,形成大角大粒。
一、及时春灌,补充底墒。有灌溉条件的田块,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~5℃时及时灌水,做到应灌尽灌,促进腊肥利用和苗情转化,防止干旱影响油菜生长。
二、巧施薹肥,促进春发。结合降水或灌溉,适时施用蕾薹肥。一般田块可结合病虫防治,于蕾薹期亩喷施1%尿素和磷酸二氢钾100克。“一菜两用”田块可在采薹后3~5 天亩施尿素3~5 公斤。抽薹过早田块,于初花期亩施尿素3~5公斤。晚播田、前期施肥不足的脱肥田及受旱、受冻弱苗田,每亩施用尿素3~5公斤和氯化钾3~4 公斤。无灌溉条件和降水不足时,可叶面同时混合喷施生长调节剂。
三、防治病虫,做好“一促四防”。初花期混合喷施杀菌剂、水溶硼、磷钾肥和生长调节剂,可有效达到促进油菜生长、防病防虫防“倒春寒”和花而不实,是抗灾增产的重要措施。要抓好初花期“一促四防”技术措施落实。可在初花期每亩可采用咪鲜胺、戊唑醇或噻虫嗪等杀菌杀虫剂+速效硼200克+磷酸二氢钾100克+尿素1%,用无人机、机动喷雾器等实行统防统治。前期受旱田块长势弱、土壤营养供给下降时,须重视硼、磷和钾营养元素补充。去冬降水偏少,早春油菜田虫害易发。油菜返青始薹期正是茎象甲、跳甲成虫出土活动期,是防治的关键时期,可用噻虫嗪、氟虫腈或毒死蜱等1000倍液喷雾防治;开花结果期注意防治蚜虫和小菜蛾,薹花期当10%的茎枝花序有蚜虫、每枝有3~5头时选用10%吡虫啉或25%噻虫嗪等喷雾防治。小菜蛾可选用氟虫腈7000倍液,或阿维菌素系列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1500倍液喷施,虫害严重田块7~10天后再防一次,农药交替使用。
四、关注天气,预防“倒春寒”。春季气温起伏大,要注意预防低温冻害。蕾薹期气温低于0℃时,开花期气温在0℃左右时,就有冻害风险,可在降温前,抓住时机尽早喷施寡聚糖、芸苔素或碧护、新美洲星等生长调节剂,提高油菜耐逆性。土壤墒情不足田块可在降温前适当灌水,以减轻低温冻害。气温回升后,冻害发生田块须及时补充养分,恢复生长。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+硼肥(50-100)克+尿素(0.2-1)公斤,兑水40~60 公斤叶面喷施。若出现主薹和叶片大量受冻折损情况,选择晴天午后及时割除冻伤残体,并喷施杀菌剂,防止病原新菌入侵,促进下部分枝生长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